自己随便整理了一下在学习“现代交换原理”网课时遇到的一些习题,易错点之类的。
第一章 交换概论
都是类似的道理,话音业务需要实时、高可靠、恒定速率,因此电路交换适合,异步显然不适合于话音业务。
电路交换是先建立好链路,在进行的交换。路由选择是先进行的,信息转发在建立好的链路上进行。分组交换是上面描述的特点。
通信网三要素是:交换设备、传输设备、终端设备。
交换网络的三要素是:交换单元、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、控制方式。
第二章 交换网络
交换单元的端口类型有两种:控制端口和状态端口。
T接线器:
话音存储器(SM):固定每个存储单元8bit存话音,存储单元的数量m就是时隙数m。
控制存储器(CM):存储单元大小为$\log_2{m}$,所以时隙数一般都是2的幂次,存储单元的数量m也是时隙数m。
S接线器没有话音存储器,控制存储器(CM),可以把S接线器的所有的控制存储器看成$m\times{n}$个方格,m为时隙数,n为入(出)线数:
- S接线器所含CM的数量就是入(出)线数n,也就是一列为一个CM,共有n列。
- 每个CM所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为入(出)线的时隙数m,也就是每个格代表一个存储单元,每个CM有m个存储单元,m行。
- 每个存储单元的大小为$\log_2{m}$bit。
$N\times{N}$的Banyan网络需要$k=\log_2{N}$级,如果要使用$2\times{2}$的交换单元构建,那么每层就需要$\frac{N}{2}$个交换单元,k层共需要$k\times{\frac{N}{2}}=\frac{N}{2}\times{\log_2{N}}$,如果是M层的话,则需要$m\times{\frac{N}{2}\times{\log_2{N}}}$个$2\times{2}$的交换单元。
因此这个题需要$3\times{\frac{8}{2}\times{\log_2{8}}}=36$个$2\times{2}$的交换单元。
第三章 电路交换
常识知识。
示意图:
B+C->A:
这三个题都是基础知识。
直连?应该是可以实现不经过交换设备的语音通信。
用户模块的处理机与区域处理机相连,区域处理机又与其他区域处理机和中央处理机相连。
周期级程序是按一定周期进行的各种扫描和驱动,例如200ms摘挂机扫描。开通业务应该是基本级程序负责。
第四章 分组交换
TCP连接的建立不是路由器基本功能。
ISDN全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,不需要支持模拟业务。
ATM 适配层(AAL)主要负责百 ATM 层与高层之间的信元转发过程。从上层收到信息后,AAL 将数据分割成 ATM 信元;从 ATM 层收到信息后,AAL 必须重度新组合数据形成一专个上层能够辨识的格式。上述操作称之为分段与重组(SAR),它是 AAL 的主要任务。此外不同的 AAL 支持属不同的流量或服务类型。
MPLS标记可以任意级,标记栈实现多级标记,Label可以有多个。
A、MPLS和ATM和帧中继都是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分开进行,都是面向连接的,但是不需要为每一次通信业务都建立新的连接;而传统IP网是无连接的,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同时进行。
B、MPLS和ATM都是虚连接,使用时连接,不需要时可以拆除连接,不是永久连接。
C、MPLS使用的是Label标记方式的逻辑连接,ATM是VPI/VCI方式的逻辑连接,都是逻辑虚连接。
D、MPLS通过LDP等协议,在LSR和LER、LSR和LSR之间完成标记信息的分发,形成与FEC对应的LSP路径。
同上一个题的D选项。
入口LER接收分组,完成第三层功能,判定分组所属的FEC,并给分组加上标记形成MPLS标记分组。
LSR依据分组上的标记以及标记转发表通过交换单元对其进行转发,不再进行任何第三层处理,也就是只处理标记部分,不处理IP分组头。
出口 LER 将分组中的标记去掉后转发至目的地。
MPLS与ATM/FR类似,标记都是本地(逐段)有效的,需要路由器进行标记转换。